阻燃技術指南:多種阻燃整理工藝途徑詳解
作者:
鑫盛洋
來源:
紡織功能整理
發(fā)布時間:
2025-06-19 10:54
阻燃整理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,在紡織品、木材、塑料等材料表面或內部添加阻燃劑,從而賦予材料阻燃性能的一種加工工藝。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材料的可燃性,使材料在接觸火源時不易被點燃,或者在點燃后能夠迅速自熄,減少火焰的傳播和蔓延。阻燃整理技術的發(fā)展與應用,不僅提高了材料的使用安全性,也為現代社會的消防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。下面將對阻燃整理的工藝進行詳細介紹:
一、浸軋法
浸軋法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阻燃整理工藝。該工藝的基本原理是將織物浸漬在含有阻燃劑的溶液中,然后通過軋輥軋壓,使阻燃劑均勻地附著在織物上。具體操作過程如下:首先,根據材料的種類和所需的阻燃性能,配制合適濃度的阻燃劑溶液。在配制過程中,需要考慮阻燃劑的溶解性、穩(wěn)定性以及與其他助劑的兼容性等因素。例如,對于一些難溶性的阻燃劑,可能需要添加適當的溶劑或分散劑來提高其在溶液中的分散性。
將待整理的織物放入阻燃劑溶液中,浸漬一定時間,使織物充分吸收溶液。浸漬時間的長短取決于織物的厚度、組織結構以及阻燃劑的滲透性能等因素。一般來說,較厚的織物需要較長的浸漬時間,以確保阻燃劑能夠充分滲透到織物內部。浸漬完成后,通過軋輥軋壓織物,去除多余的溶液,使織物上的阻燃劑含量達到規(guī)定的要求(帶液率)。軋壓的壓力和軋余率是影響浸軋效果的重要參數,需要根據織物的特性進行合理調整。
浸軋法具有操作簡單、生產效率高、成本較低等優(yōu)點,適用于大規(guī)模的工業(yè)化生產。然而,該工藝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,如阻燃劑在織物上的耐久性較差,經過多次洗滌后,阻燃性能可能會有所下降。為了提高阻燃劑的耐久性,可以采用一些后處理方法,如烘焙、交聯(lián)等,使阻燃劑與織物纖維發(fā)生化學反應,形成牢固的結合。
二、涂層法
涂層法是將阻燃劑與成膜劑、溶劑等混合制成涂層液,然后通過涂層設備將涂層液均勻地涂覆在材料表面,形成一層具有阻燃性能的涂層。涂層法的優(yōu)點是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涂層的厚度和性能,從而獲得不同程度的阻燃效果。同時,涂層還可以賦予材料其他功能,如防水、防污、耐磨等。
在涂層法中,選擇合適的成膜劑和阻燃劑是關鍵。成膜劑應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、附著力和柔韌性,能夠在材料表面形成連續(xù)、均勻的涂層。常見的成膜劑有丙烯酸樹脂、聚氨酯樹脂、有機硅樹脂等。阻燃劑的選擇則需要根據材料的種類和使用要求進行綜合考慮。例如,對于一些對環(huán)保要求較高的應用場合,應選擇無鹵、低毒的阻燃劑。
涂層法的操作過程包括涂層液的配制、涂層施工和干燥固化等步驟。在配制涂層液時,需要將成膜劑、阻燃劑、溶劑以及其他助劑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勻,并進行充分的攪拌和分散,以確保涂層液的穩(wěn)定性和均勻性。涂層施工可以采用刮涂、噴涂、輥涂等方法,根據材料的形狀和尺寸選擇合適的施工方式。干燥固化是涂層法的最后一道工序,通過加熱或自然干燥的方式,使涂層中的溶劑揮發(fā),成膜劑固化,形成牢固的涂層。
涂層法的缺點是涂層會影響材料的手感和透氣性,使材料的穿著舒適性下降。此外,涂層的耐摩擦性能和耐洗性能也有待提高。為了改善這些問題,可以通過優(yōu)化涂層配方、改進涂層工藝等方法,提高涂層的性能。
三、浸漬法
浸漬法與浸軋法類似,二者本質上都是借助阻燃劑來提升材料的阻燃性能,但又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和適用范圍。浸軋法側重于將織物浸漬在阻燃劑溶液后通過軋輥軋壓,以實現阻燃劑在織物上的附著,更適用于各類織物的阻燃整理。而浸漬法主要用于處理一些多孔性材料,如木材、泡沫塑料等。該工藝是將材料完全浸泡在阻燃劑溶液中,使阻燃劑通過滲透作用進入材料內部,從而達到阻燃的目的。浸漬法的優(yōu)點是阻燃劑能夠深入材料內部,阻燃效果持久。
在浸漬過程中,需要控制浸漬時間、溫度和溶液濃度等關鍵因素。
相關新聞